篇一: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安耀旺二年级
“神十三上天啦!”中国人民欢呼着。要知道,“神十三上天啦!”这是多么动听的赞叹啊!随着时间推移,神十三飞离了亲爱的祖国母亲,向浩瀚无垠的宇宙飞去,向着空间站飞去!当得知宇航员们要在天宫中为我们授课,学校安排我们早早的等待观看。当看到三位宇航员出现在屏幕上亲切地向我们打招呼时,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三位勇敢的航天员在空间站里为我们讲了许多太空中发生的趣事。
首先,两位航天员为我们进行了“太空细胞学”实验,一个个很小很小的细胞在显示器上欢快地跳舞,细胞虽然远离了地球母亲的怀抱,也能在无限的太空中坚强地生存下来,真是太厉害了!
第二项实验是“太空转身”。叶老师在舱内缓缓转身,他的身体向左转,而腿却往后转,就像扭麻花一样,怎么也转不过去,真是奇怪。于是,叶老师换了一种方式,只见他用手飞快地旋转,帮助身体慢慢地转了过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在太空舱内不踩地面、不抓把手,就可以像螺旋桨一样转。要想使速度慢下来,需双手举平。没想到,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在太空中并不容易实现。我们的航天员真是不容易!
接下来就是“浮力消失”实验。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到水里,不管怎么往下按,乒乓球都会浮起来。但你知道吗?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乒乓球就会沉在水底,怎么都浮不上来,是不是很神奇?这是因为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几乎没有浮力,所以乒乓球不能浮起来。
最后是“水球光学”和“泡腾片”实验,我目不转睛看这个精彩的实验。叶老师先把蓝色泡腾片放进水球里,水球瞬间变成蓝色的水晶球,像闪闪发光的蓝宝石。再将白色泡腾片放进“蓝宝石”里,“蓝宝石”就变成了一个小“地球”,美丽极了!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这些精彩绝伦的实验,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中国在载人航天事业技术上的崛起,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祖国繁荣发展作贡献。
篇二: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董思远
一节有趣的“航天课”
周四下午,我们听到将要观看航天课程直播的消息,同学们顿时激动不己。欢呼声在耳边回荡,因为同学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望兴趣正浓。前不久的暑假期间,学校的大主题小项目儿童研究《壮哉!中国航天》,我们研究的正是关于航天这一内容,同学们都有迫切想深入了解中国天和核心舱相关知识的愿望。突然到来的课程,让大家的情绪瞬间点燃,棒极了!
下午3点40分,航天课程直播准时开讲。翟志刚叔叔、叶光富叔叔和王亚平阿姨通过来自太空的视频带同学们参观了神秘的天和核心舱,给大家讲解如何使用“太空跑步机”和“太空自行车”,还带我们做了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整个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王亚平阿姨所说的16次日出的奇观和她所做的水泡实验。
王阿姨告诉我们,在太空的天和核心舱里,他们每天能看到16次日出。听到了16次的数字,我顿时疑问重重?为什么他们在太空每日能看到如此多次数的日出呢?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每天只能看到一次日出呢?16次的日出会有不同吗?www.71best.cn有没有出现我们没见过的日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聆听着王阿姨的介绍。原来,天和核心舱每90分钟就要绕地球一圈,一天24小时下来就要绕地球16圈,所以太空中的航天员就能看到16次日出了。听到了答案,我内心暗自惊叹道:太空也太神奇了吧!
接下来,“水泡”实验更加有意思。王阿姨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叶叔叔立刻在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图像,真特别!紧接着他们往水泡继续填充水,一会就成了一个大大的水泡,叶叔叔又拿出一个针管状的东西,往大大的水泡里加了一点儿色素,原本透明的泡泡马上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水晶球”,好漂亮芽!接下来,叶叔叔把泡腾片放进了水晶球里。突然,奇迹发生了,水晶球里面开始不停冒泡了!这一切太神奇了!太空中一切都有可能!
不知不觉,航天直播课程就要结束了。整个过程中,自己仿佛跟着三位航天员一起在太空做起了实验,一起感受着科学的奥秘。今天这堂“航天课”也让我大开眼界,未来我也想成为一名航天员,学好知识去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来造福人类。
篇三: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星空下的神话
薛金秦
现如今的科学解释了以前的神话,要说科学与神话的不同,可能就是神话是古人为了解释他们不了解的自然现象而创造的故事,而科学却能揭开这一切。
近来的《天宫课堂》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科技的自信,在以前人们常常想象,天与地可以进行互动与交流吗?可现在可以自信地回答——“可以”!《天空课堂》第一期的宇航员们为我们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站的设施。分别展现出失重状态下饱和液体结晶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水油分层现象消失,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太空抛物与地面抛物的区别。其中包含着数不清的物理知识,几乎每一秒都是知识点,但宇航员们通过有趣幽默的话语巧妙地将知识抛出,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相信都能够消化,非常神奇,将地面上人们平常无法看到做到的物理效果,在宇航员老师的手下实现,那种奇妙也令在电脑前的我们目瞪口呆,每个实验后,迎来的无不是同学们热情且充满激情的尖叫“哇——”这一个个新奇的小实验相信也会勾起许许多多人小时候的那份仰望星空中的奇思妙想。
小时候,每当我仰望星空,铺面而来的皆是那股神秘气息,让人震撼,想着广袤夜空都埋藏着什么秘密?为什么每天星空都不一样?嫦娥上到过的月亮,分开牛郎与织女的银河又是怎样的梦幻?总之,宇宙的深奥与变幻莫测让我对它充满敬畏充满遐想。随着“两弹一星”到“嫦娥”问月,“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遨游苍穹……中国无时无刻不在给予人们惊喜,正如我小时候所盼的,现在的科技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有句话说:“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在那浩瀚太空里插上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红旗,中国航天身影,正将中华民族对浩瀚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
正如习主席说的,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人民期盼并希望着中国更加繁荣昌盛,未来的科技更上一层楼。
篇四: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曹俊阳
众所周知,在地球上,水和油不会相溶,静止状态下油会漂在水上面。这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同样体积的油和水,油就要比水轻,所以,油总是会浮在水面上。还有一种解释是说,水分子和油分子两者结构差别比较大,分子之间也不能相互结合。但是如果在太空舱内用力甩装有水和油的瓶子,可以发现它们居然神奇地混合在一起了。不过,你仔细看就能发现,虽然它们是混合在一起了,却不是相溶,这是因为在太空是处于失重环境的。在地球上,水比油重,水就下沉了。而在太空舱内,没有重力来使它们分层,就只能合在一起了。有意思的是,如果此时绑上一根绳子,我们抓住绳子用力甩,油和水也能分开。这是因为我们人体在甩动绳子的时候,形成了重力。油轻就会自动和水分开,甩到外圈去,是不是很有趣?在太空舱内,除了水油混合,还有更多有趣的现象,如:在太空,取一个铁圈,在铁圈滴入一些水,水就可以形成一张大水膜,在地球上,自来水可根本不能在铁圈内形成一张水膜,只有肥皂水才可以。因为在地球上,在重力影响下,水膜会自己向下流,导制水膜不能形成,而在太空中,水在没有重力的环境下会飘在空中,会贴着铁圈,稳定成水膜的形状,水就不会乱跑。接着在水膜中再次注入大量的水,水会从水膜慢慢变成水球。在地球上假如可以形成水膜也不能形成水球。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拿一枚硬币,在硬币上滴水,会发现,在滴了一些水后,会发现水会鼓起来,不会流出来,滴多了才会流出来,这是表面张力的作用,但是因为在地球上,在地心引力下,表面张力形成的水球会被内部水挤破。而在太空舱内,没有重力来影响水球的表面张力,从而水膜自然而然会变成一个水球。
在大空舱内还有一个有趣的装置,叫悬浮实验台。当实验台被从箱子内部取出的时候,它会自动和箱子较准,如果实验台偏离箱子时,实验台会自动回归原来的位置,这是因为实验台和箱子都具有磁力,一旦实验台没有对准,箱子就会发出命令,启动实验台,扩开实验台上的喷气装置,让实验台飞回原来的位置。
太空授课的内容真是太有趣了!
篇五: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今天太空授我太空授们看了航天员王老师给我们先是称质量,其实具体的演示,王亚平给指令长聂海胜称了一下他的体重。第二个实验是关于失重的单摆运动。在地球上,单摆小球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晃荡,但是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会做圆周运动。现场的同学们见到这个现象,也感到眼睛一亮。第三个实验是王亚平手里拿了两个我们从小就玩的陀螺,在太空当中,给它一个作用力,它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去转动。第四个实验和水有关,是要验证表面液体的张力,捏出一个水泡之后,形成了一个水膜,后来紧接着的实验就是给一个水膜不断的注水,形成了一个透明的水球。最让大家惊喜的就是王亚平在后来就给这个水球里面用注射器注射进去了一个蓝色的水滴,这个棉絮状的水滴就蔓延开来,弥漫了整个的水球。王亚平介绍说,在失重环境下,人们能够获取结构更加均匀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导体晶体,有利于开展材料学基础性研究,优化和改进地面生产工艺。失重条件下冷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会大大提高,可以应用于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太空”等一系列太空教育计划。
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刚刚开始,但历次神舟飞行在实现工程目标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了解航天、走近科学的热情。30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的技术骨干,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励下走进航天行列的。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天科普活动中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
在今天的神十航天员太空授课,我意犹未尽。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行则国行;少年富则国富,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篇六: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朱耀博
望向星空,一颗颗星星在不断的眨眼睛,月儿像小船挂在天空,那里就是辽阔的宇宙。今天,我们很荣幸可以观看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此次授课分别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包括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球光学实验等,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对宇宙的向往。
宇宙是很奇妙的,但在我们观看之前,三位宇航员及工作人员付出了许多,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我们的梦想的实现是与努力密不可分的。当初“发明大王”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寻找实验了1600多种矿物、6000多种植物,经过了上万次试验才成功!在我们肆意的用着电灯时,有没有考虑过爱迪生付出的辛苦?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电灯;贝多芬,他28岁失聪了,你知道,音乐家失去了听力就像厨师失去了味道,木匠失去了手臂一样痛苦,但他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练习音乐,对音乐的追求更高。所以,贝多芬成为了音乐节的奇迹,被称为“音乐圣人”;爱因斯坦,达尔文……这些科学家让他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流芳百世的名人,是努力,只有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次授课中,涉及到了生物和物理的方面的知识。他们怎么学会的?靠看书和理解。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往小说,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往大说,阅读可以增强我们的能力,长大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吴国将军叫吕蒙,他勇敢且擅长战斗。但吕蒙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参军了,却没读多少书。后来,吴王孙权批评了他,并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从那时起,吕蒙就不知疲倦地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将军。后来,“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变成了一个习语,吕蒙的学习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努力学习,终能成就梦想。在不知不觉间,这堂课就结束了。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期待下次太空授课的到来!
篇七: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温宇翔
月下望神舟,星夜赴天河。2021年10月16日凌晨,无数蒸汽腾云而起,无数期盼寄予神舟——距离神舟12号回归地球还不到一个月,神舟13号已经奔向了浩瀚的宇宙。
天宫课堂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连继看完了一个多小时的“天宫报告”。400多公里处的天和核心舱中,满是中国科技支撑的力量:不论是满舱体的电子科技,不论是失重状态下一闪一闪的心肌细胞,还是抵抗肌肉萎缩的小小企鹅服,都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高低各处的跑步台和自行车,冷藏箱里的鲜苹果,压缩水与再生水,水球气泡里的浮光掠影,天宫的智慧让我惊叹太空的魅力;天地间的双向互动,流畅的空间课堂,中国科技发展迅猛,航天事业缘起举国同心。
天宫英雄
我说航天英雄涌现于太空,成为当代青年的偶像。不必说中国第一位女性进行太空行走的王亚平,也不必说初来乍到却朴实深坚的叶光富,更不必说中国航天常驻将军翟志刚,都令人倾慕敬仰。生如蚁,美如神。我们生而平凡,却依旧可以活的出彩。正如航天英雄一样,谁不是从平凡到伟大,从无人问津到家喻户晓的呢?即使我们没有异于常人的禀赋,但依旧可以凭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一番事业;正如中国航天之路曲折难料,即使我们必定会经历失败,但我们依旧可以用努力来填补污点。我心自以航天为梦,我身肯用奋斗作帆。像天宫英雄学习,像中华民族千年坚持所学习。
天宫传奇
太空与天空,所以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我国自古便有万户火箭登天,苏轼把酒问月,辛弃疾持杯问姮娥等中华民族飞天之梦,千年流传。近代以来,我国终于走上了筑梦之路。犹记得美国教授大卫-布尔巴赫说过:“中国太空计划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从20世纪90年代一个非常低的开始,在所有主要前沿领域,都取得了如此迅猛的发展。”从神舟到天舟,从月宫嫦娥到火星祝融,从天问长征乃至探日羲和。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千年飞天梦终圆。
跬步千里,终至星辰大海。立足当下,新的航天之路正需要吾辈开启;放眼未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身在神州”才能眼望星光,心底有诗便自在远方。中国航天会向着更高目标,迈进更加深远和更加未知的领域。
篇八: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遨游天宫
还殿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曾经的'飞天'成为了现实,许多人们不敢想的事都已实现,天宫便是最好的例子。
到今天,天宫课堂已经上到第二节课了,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失重的知识,并做了许多实验,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失重的有趣和科学的趣味。
其中水油分离实验最令我惊叹,地面指导员在地面把水沿圆的轨迹旋转,水没有掉下来,说明了水有一段时间是处于失重的状态。在空间站中,王亚平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有油水混合物的容器,老师于是根据上面的知识向我们提问到如何可以将油和水分开。问题一下去就有一个初中生举了手,他认真的回答到:“因为油和水的密度不相同,所以可以将容器旋转,这样油和水便会被分开。”王亚平老师肯定了这个做法,并发出了赞扬,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方法是可行的。随后,又有各种实验,让我们见识到了失重的奇妙。
同样在空间站中,除了可以做许多小实验,那些高科技的发明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进步的取得展现了中国人坚定不移走航天事业的信心,多少能人为了中国航天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心血,让中国航天能在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困难的环境铸就了中国航天人敢于挑战的精神,担负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勇于攻关的精神,但最重要的还是他们身上那永远流淌着的爱国热血和崇高的精神情怀。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为我们开启的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那“远在天边”却又“近在咫尺”的声音,正在感染并感动着每一个观看视频的公民。然而,那广袤太空的未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以及每个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勇往直前,迎难而上,才能摘取到胜利的果实。就像航天人员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但环境无法改变,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攻破难关。
天宫课堂是一种创新与教育并存的课堂,它在所有中小学生心中埋下了进入太空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种子。也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篇九: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植梦天宫,翱翔苍穹
许子坤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东方红1号的载人航天到现在的天宫空间站,一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有着一个飞天的梦想。
一直以来空间站的种种与我们简直是毫不相干,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可直到今天下午我们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天宫课堂》第2课,使我们明白了空间站与我们的关联。
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第1个实验,太空雪花凝结其中的过饱和溶液,不仅使我好奇,是否能因此制造出可迅速修补物品的粘液呢?
第2个是水油分离实验王亚平老师天地互动与分课堂的同学们进行互动,虽不能参与其中,但大家也拿出相似的物品互动了起来,其中叶光富老师的人体离心机更是使大家哈哈大笑。
第3个是液桥实验,这大概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实验了,因为这是材料最简单的一个实验,只需两个板子和一点水即可,我们有的拿这两把尺子,有的拿着两本书,虽说器材简陋,但依旧阻止不了我们的求知欲,看着王亚平老师的液桥越拉越大,我们跃跃欲试,虽无一成功,但我们并不气馁,专心致志的听着其中的原理。
第4个是太空抛物事件,随着王亚平老师掏出冰墩墩,全班瞬间发出阵阵感叹,但很快大家的目光就被那神奇的现象吸引去,正常来说我们扔东西都是越往后越低,也就是抛物线在太空中竟成匀速匀力的按直线飞行,才看到冰墩墩达到叶光富老师面前时,班级里立刻就炸开了锅有人科普牛顿第一定律,有人科普天体物理这一课,这里仿佛不是学校,而是一个小型的科学院,往日沉默不语的同学们,顿时积极发表着自己对这个实验的看法以及观点。
这是一堂播撒科学种子的课堂。通过天地互动,将浩瀚宇宙带入我们的视野,带领我们感知宇宙奥秘,增长载人航天知识。虽然天空课堂早已结束,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科学定理,却在我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鹰击长空,白虹贯日,虽然我们只能见诸荧屏;天宫课堂,奥妙无穷,我们的内心震撼不已。少年强则国强,我辈当继续逐梦而行,行走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
篇十: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黄明曦
今天,我们随着三位航天员老师,“来到”了太空站内。
只见舱内布满了把手,航天员王老师说,太空是失重的,人会飘起来,抓住把手,才能做转身等动作。还有一个类似自行车的东西,王老师解释道:“这是自行车式的健身器,可以锻炼宇航员的大腿和手臂力量。”同时一边做示范,她倒立着飘起来,脚搭在一旁的架子上,手握住健身器的两个手柄,摇了起来。
王老师让我们第一次见识了人类在太空是如何运动的。又让岳老师展示了太空中的生物学,让我们看到了一闪一闪的、跳动的细胞,令我们大开眼界。
接下来,王老师指着一个白色长方形物体说:“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大家面面相觑。她解答道:“这是迷你冰箱。”打开冰箱门,她竟拿出了一个新鲜的苹果,真是不可思议,宇航员们在太空里也能吃到新鲜的蔬果。
更神秘的是,王老师又拿出一样宝贝:一个水袋和一支水膜器,微笑着说:“大家看好啦!”她一边将水膜器插入水袋,抽出来时已经装了满满一水膜器的水。此时,我们目瞪口呆地期待着、遐想着下一秒的精彩。
这会儿,王老师与岳老师合作,每人将一根注射器轻轻地刺入水膜,为其注水,慢慢的,慢慢的,只见水膜面轻轻荡漾,不一会儿,水膜变成了一个鼓鼓的水球。
我们在心里尖叫着,目不转睛地盯着。王老师接着给水球滴上色素,放入泡腾片。顷刻间,水球里先浮上来一群“小鱼”;紧接着是孔雀那华丽的羽毛,蓝绿交配,美丽炫奇,如梦幻一般;随后水球浮出了许多绿黄相间的“大陆”与深蓝“海洋”,俨然一个新地球!
观看这个直播,让我回想起了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我们只能造出桌子、凳子……造不了汽车、航母,更别提建立太空空间站了。现在已有多少艘飞船上天探月,拥抱群星并安全返回陆地呢!有多少艘核潜艇、战舰下海呢!有多少枚核弹威慑全球呢!这背后又有多少先辈人才呕心沥血呢!我们这一代少先队员应当接过前辈们辛苦经营的事业,更加努力地巩固并发展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篇十一: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刘欣桐
浩瀚的宇宙总是让人充满无限遐想。身为学生,即使不能亲自去到那迷人的外太空,但今天的科技让即使离太空很远的我们也能与空间站进行“亲密接触”,也就有了今天的“天宫课堂”。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七彩陀螺,它在空中不停的旋转,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空间站那失重的环境中。随着镜头的缓缓转动,王亚平出现在了全国师生的面前,因太空失重而略微肿胀的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她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两位“太空教师”:翟志刚和叶光富。三人手持相机,为我们全方面地介绍了空间站,第一次如此全面的看到空间站,如此全面的了解到那些白色仪器的用途,我内心的惊喜与喜悦油然而生。
第实验“太空转身”开始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原本在地面上难度系数为零的普通动作,在太空中却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王亚平老师的“乒乓球沉底实验”让在地球上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在太空中竟会因轻轻的按压而沉入水底,这是空间站的微重力使得浮力和重力之间的伴生关系清楚地展现。
水球光学实验简直刷新了我对凸透镜的认知。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下,水滴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接近完美的水球,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凸透镜,此时若是站在二倍焦距以外,就可以看到“太空老师”们倒立缩小的实像。
最后的泡腾片实验是最有趣且最美的实验。水球被颜料染成蓝色,把淡黄的泡腾片放入,气泡并不在上浮,而是相互挤压,一个个小气泡把水球撑得更大,淡黄的颜色便随着气泡蔓延开来,在蔚蓝的水球中如同烟雾缭绕,就像我们的地球母亲。
天地间那么远的距离,仰头都看不见影的空间站,在这里,圆满完成了面向全国学生的太空授课,几乎没有卡顿,三位老师的声音也十分流畅,这是因为中国科研技术之强大!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翟志刚老师用最远的距离给孩子们讲了最贴近心灵的课。他们三人亲切的笑容和耐心的解答无形中为我们提升了学习的乐趣,追求科学真理的决心。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今日与他们隔着天地遥遥相望,明日我们共同为祖国富强献出力量!感谢这节“天宫课堂”带给学子们的无限力量!
篇十二: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郭桐语
就在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航天员在轨演示了太空“冰雪”、液桥演示、油水分离、太空抛物等有趣的实验,真是太精彩了,我都不想眨眼了,一刻都不想错过。
这些实验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液桥演示实验。石拱桥、独木桥我们都见过,但“液桥”是什么桥?是用水搭成的桥么?是的。其实当你平时洗手的时候,它就会出现,你指间的小液柱就是“液桥”,但液桥在地球上只能有几毫米长。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液体表面的张力就会大显神威,强大的张力,足以支撑几厘米长的液桥,真神奇。所以,王亚平老师随手一搭,就像变魔术一样搭出了比地球上长好多的液桥,真是太厉害了。
还有一个油水分离实验,也让我记忆犹新。王亚平老师还有中国科技馆的哥哥姐姐们一起摇动了装着油和水的瓶子,一会儿,油水就混合在一起了。等过了半分钟左右,哥哥姐姐们瓶子里的油和水慢慢分离开了。油的密度低所以浮在了上面,水的密度高所以沉到了底下,可王亚平老师的油和水还是没有分离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太空中,重力微乎其微,油水不会自然分离。怎么才能让它们分开呢?这就需要借助圆周运动了。王亚平老师请出了“人工离心机”叶光富老师,叶老师用绳子拴住小瓶子,把它甩成“水流星”,用这种高速旋转的方式产生离心力,使得油水分离。这种人造重力,实现了油水分离,也让实验变得更加有趣。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一个姐姐说,我对果蝇非常感兴趣,我希望将来能将果蝇带到太空去做实验。王亚平老师告诉她,现在科学家也在考虑将果蝇带到太空做实验,你和科学家不谋而合。还有一个哥哥说,我长大想当一个科学家,以前只知道科学家在地面上工作,看完天宫课堂后,我又知道了,科学家不只在地面上工作,还可以去太空工作。我以后要当一个可以去太空工作的科学家。主持人告诉大家:“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有远大理想的,希望你们能梦想成真。”
天宫课堂这两堂妙趣横生的科普讲座,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星辰大海永不止步,叩问苍穹薪火相传。我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在未来去探索有无数奥秘的神奇太空。
篇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赵弘泽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7秒,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中的三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富光成功进入核心舱。12月9日,在那遥远的宇宙里,他们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
在地面课堂上,主持人首先给我们播放了一段航天员出舱的视频,当看到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出舱向我们挥手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的祖国当今的航天技术多么先进啊!
接下来,航天员们开始正式给我们上课。王亚平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床铺和卫生室。然后我了解到核心舱里还有食物加热装置,饮水装置和冰箱呢!真是装备齐全!此外,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的原因,他们站立,转身,吃饭和喝水都很不方便。更糟糕的是,他们的血液会往上流,这对身体会产生各种伤害,所以他们需要经常借助器材锻炼来保持健康。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由得对这些航天员肃然起敬。他们甘愿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和牺牲,多么感人啊!
进入实验环节了。首先,叶富光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太空细胞实验。那些细胞一收,一张,反复跳动着,仿佛在告诉我们:“我还活得好好的哪!”然后,叶老师又给我们表演了“太空转身”,十分好玩。最后到了水的实验。在太空中,把一个乒乓球放到水里与陆地上的情况大相径庭!乒乓球不是浮在水上的,太空中的乒乓球奇迹般的沉下去了!我最感兴趣的是水膜实验。王亚平老师拿出一个“放大镜框架”,向水袋里一捞,一个透明,亮闪闪的水膜就出现了。它就像一面有趣的倒过来的镜子,人像照出来是倒着的。向水膜里注水,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大水球。再向里面注入一个大气泡,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大水球变成了一个“镜中镜”,一反一正的影像出现在眼前,真神奇啊!实验的最后,航天员们向大水球里滴入蓝颜料,又放入半片泡腾片,一个深蓝色的水球就出现了,这真是像极了我们的地球!无数小气泡在蓝水球里面翻滚着,它们就像天上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
祖国的科技正在一步步发展,但宇宙还有无穷的奥秘等着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去探索。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篇十四: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洪欣彤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的直播,实在是意犹未尽,巨大神秘的星球,航拍的星云、星球是那么多彩而有趣,让人看不够,浩瀚的太空给了我无限的遐想。
异想天开不再是梦想!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一个接着一个精彩的实验,看的我激动不已,一边看一边说,不过因为的的知识不够,更多的是表达我的惊叹和好奇!
整件衣服都暗藏者特殊功能的“企鹅服”,让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很好的预防肌肉萎缩和心血管疾病,脸部变形、胸部受压,呼吸困难,一个个问题被解决,轻松上阵。在失重下看不同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的规律,跳动的心肌细胞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很是神奇,原来是心肌细胞自身生命电的节律收缩运动!……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水膜张力实验,太空站浮力几乎消失,浮力随着重力出现。在微重力下,表面张力显神威,水膜注水变成水球,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的两个像,把气泡抽走后,放入折纸花,居然绽放开来,实在是惊艳!“绽放的太空花”,那是我见过最美的花!
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太空充满着遐想,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曾经我也问: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还有什么啊?我们能像嫦娥一样奔月吗?“太空教师”王亚平老师曾经说过“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中国实现了一个一个的不可能,太空一小步,中国进步一大步!这次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留驻半年,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多么的让人振奋!
中国成为继美国、俄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太空行走的国家,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中国空间站为我国的教育科学服务,对世界进行资源共享。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州十四号、神州十五号等的发射,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国强大的实力!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将在科学中绽放。少年强,则中国强。航天员们吃苦,耐劳,科研,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篇十五: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张书恺
今天下午老师宣布了一件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神舟13号将在外太空对我们地面上的所有小学展开一次太空教学,而且是直播哦!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蹦三尺高,双手举过头顶,眉开眼笑的大声喊:“太好了!”
直播开始了,我便专心致志的观看了起来,听他们讲太空上的生活和以及特殊的现象和原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把水变成一个球,点上颜料,并且放入泡腾片以后的变化。
王亚萍姐姐用水袋在空中挤了一个超大的圆球,这个圆球竟然没有破,并且又圆又光滑。用颜料在水球上滴了一滴颜料,颜料迅速在水球内蔓延开来,成了一颗蓝色的水球。虽然散布的不均匀,但是看起来非常好看,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这时王亚萍姐姐提高了声音说:“接下来我要把黄色的泡腾片放入水球里,请大家仔细看发生了什么。”我们都知道,在水中放入泡腾片会沸腾起来,那我想,泡腾片放入水球里会不会破呢?接着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王亚萍姐姐把泡腾片放入水球中,水球竟然没有破,并且泡腾片发生了变化,迅速在水中挤出了许多小泡泡。泡腾片的周围散发着黄色的光,泡泡把半个球都撑满了。这令我们全班同学都非常惊讶,忍不住叫出了声:“哇塞!”
还有一件有趣的实验令我印象也特别深刻,那就是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的变化。所有人都知道,把乒乓球放入水中,不管你怎么戳它,它都会在水面上漂浮起来,像只顽强的小强。而在外太空就不一样了,王亚萍姐姐给我们展示了这个实验,把乒乓球放入水中,随后用一根筷子把它戳入水中,保持几秒再放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乒乓球竟然贴着杯子紧紧的沉在水底,没有浮上去,我心中非常疑惑:“What?这是什么操作?”视频的最后又为我们讲解了它的原理,一句话:重力消失了,浮力也就消失了。”
今天的这堂课让我了解到了外太空的生活,以及外太空神奇的科学现象,又学到了很多道理。更令我赞叹的是我们中国科技的领先,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空间站技术的高超,更是因为我们中国的5G在全世界排第一,其他国家都是4G,并且我们国家还能和外太空通话、视频,实在太牛了!
篇十六: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孔亚宜
太空十分奇妙,它像是一本巨大的书,一本深奥的书,需要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国力当金钥匙去打开它,了解它,读懂它,而现在我们只翻开了第一页……
之前,我们国家科技不发达,与美国相差许多,近几年突飞猛进,对全球开播天宫课堂,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太空。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400多公里的空间站给我们授课,王亚平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太空家园,有睡眠区,是他们休息的地方;卫生区,有太空厨房。虽然他们的厨房并不大,却很完整,还能吃到新鲜苹果。厨房中有微波炉、热风装置、冰箱等,还有吸水分配器进化再生水。这么设备齐全的空间站让人惊叹,似乎把地球上的家“搬上”了太空。
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个实验,比如浮力消失。王亚平老师拿出了装了水的杯子,将它固定在桌子上,说道:“如果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是不是怎么压也不能将它压入水中,一直浮在水上?”她接着说:“但在太空中没了重力,乒乓球不会再浮在水上,只要轻轻按压它入水中,它就沉入水中。”果然,王亚平老师把乒乓球轻轻按入水中,乒乓球就沉在里面没有浮起。我十分惊奇又感到有趣,赞叹太空真是美妙。
第二个实验是“水膜张力实验”。只见王亚平老师拿出一个铁圈,在水杯里浸一下,上面便有了一层水膜。再向水膜中注水,直到水膜成了一个水晶球。王亚平老师的脸在水球中是成倒立的,我本以为这已经很奇妙了,老师又拿来一个针筒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小水球,我再观察时发现水球中的王亚平老师的脸是倒着的,而小水球中的却是正着的,我惊呆了,这也太神奇了。
过了一会儿,王亚平老师将水球中注入蓝色素,这小球就像地球一样,成了漂亮的蓝色星球。老师又夹出一颗泡腾片放入水球。水球中马上充满了小气泡,在小气泡爆炸时水球也没破,反而发出阵阵香味。我十分惊讶,太空中没了重力竟然如此奇妙。
因为太空中没了重力,宇航员们睡觉时也得被固定,连行走也成了问题。没了重力,血液也会涌上脑袋,为了保持健康要穿企鹅服或坚持运动。他们在祖国航天事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多么令人敬佩。
希望我国科技越来越厉害,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将来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
篇十七: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肖熠轩
当今社会,是一个腾飞的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神州十三号”的腾空而起,中国——这只东方巨龙的声音,在距离地球四百千米的太空响亮地回荡在全地球,全宇宙。
时值又一个“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光荣的日子里,遨游在天际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开讲“天宫课堂”。三位航天员带领着大家线上游览了四百千米外太空中展翅的鲲鹏——中国天和核心舱,为大家展示了三位航天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并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唤起现场所有同学的求知欲,与对无限广阔世界的畅想。
你是否曾经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你又是否曾认真思考过其中蕴含的道不尽的精妙的科学原理?物理的精妙之处就在其中。将地球上司空见惯的物体移至广阔的太空中,就令人感到奇妙无比。航天员王亚平亲自制作了一个悬浮在地球之外的“水球”,而如果在地球上出现它,定会令人瞠目结舌:仅仅是缺少了地球母亲一般的重力的怀抱,就能做出如此奇迹!王亚平老师别出心裁,将一朵与地球上遥望着夜空中的自己的女儿一起做的纸花轻轻置在水球中,生怕破坏了那晶莹剔透的水球。只见那纸花,在水的抚摸下,逐渐绽开,呈现给了人们最美的姿态,还闪着远处太阳射来的两道光芒。此情此景,我想到了吾青年一辈,就像那静美的花朵,在充满科学幻想的世界里绽放,带给国家的未来愈来愈多的光芒。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处在茫茫太空中的航天员们,无不对自己温暖的家里翘首以盼他们的回归的亲人们倍感思念。想古人,他们只能在宁静的深夜,举头仰望皎洁的明月,寄托思亲之情。想古人之被贬者、从军者,度过这漫漫长夜,只有头顶明月相伴。但三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介绍说,今天的航天员们,随时透过舷窗望见蔚蓝的地球,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时,他们就可以随时与家里通讯,听着家人们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感受着家人和科技带来的温暖。
这一次的天宫课堂,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新时代之青年通向未知世界、通向广阔宇宙的大门。梁启超曰:“少年强,则国强。”吾辈之青少年,应当把握住这钥匙,在科学的广阔领域丰富自己,学以致用,让不可限量的未来真正属于我们和祖国!
篇十八: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丁佳仪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无论是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宫升腾、还是天问探火,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中国航天事业的一辈辈人的脚步不停。不忘宇航心,飞扬问天梦。
我心中这颗科学与宇航的种子,也终在3月23日发芽生长。
在太空“冰雪”实验中,因过饱和而形成的结晶“热”“冰球”;在液桥演示实验中,因水面张力作用而连接起来的“桥板”;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因离心作用而分层的水油瓶……这些神奇的现象,紧紧地揪着我的好奇心,直至结束,当时那份新奇与激动能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也更加渴望揭开这神秘宇宙的面纱。
犹记挥手告别时,三位宇航员坚定的微笑。我突然想起百年前,鲁迅先生那掷地有声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当世人都对舒适安逸的生活趋之若鹜,对冗杂艰苦的日子避之不及时,俨然,这三位宇航员,乃至他们身后千千万万的,为中国航天事业付出终身的人们,都做了相反的选择——一片丹心赤诚报国,精益求精奉献航天!如今,中国航天成就举世瞩目,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个探路者的奔赴、求索。是他们的负重前行与默默奉献,才让接连的捷报托起民族新兴的希望!
每个时代终将落幕,每一辈人终将老去。不会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挡在前头。在科学宇宙中拓路拓荒的重担,终会落在我们肩头。
诚然,会彷徨会迷惘,但“青年者,国之魂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上曾写:“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新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换言之,我们,处于朝阳初生,万事可探寻的风貌年华,有何可怕?有何阻挡?
于我,必要摆托冷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纵使无法成为宇航事业的一分子,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善尽美;纵使还未到工作奋斗的年纪,也要将奋勇驱前、开拓创新为理想而践行、砥砺。
我必要迎着无上荣光,在科学宇宙中踏路拓荒。为家,为国!
篇十九: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杨逸飞
下午3点40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我们全国的青少年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太空公开课。在我们头顶400多公里的太空中,航天员王亚萍老师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失重世界。
今天,王亚平老师用了八年前的同一句开场白,“非常高兴能再次给大家开展太空授课活动,今天还有我们‘感觉良好乘组’”……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一起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最让我难忘的是制作水球的过程,这其中的泡腾片实验令人惊叹!时隔八年,太空课堂里闪闪发亮的水球,再次出现在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里,而制作水球的,仍是我们的“太空教师”王亚平老师。
蓝球内气泡翻腾,蓝球迅速膨胀。失重环境下,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却始终不会离开水球。“接下来我要制作一个‘太空欢乐球’。”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向水球内注入蓝色颜料后,她取出一颗泡腾片,放进了水球内。水球“沸腾”了!无数气泡在其中产生、但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气泡没有离开水球,而是逐渐将水球充满,美轮美奂。
此次授课的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已是第二次担任老师了,今天的太空实验令我感到十分兴奋和与激动,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自己在地球上做实验时无法看到的现象。回想2013年王亚萍老师第一次讲解太空知识时,课堂还是在天宫一号中进行的。当时才上幼儿园的自己也在仔细观看课程,我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对外太空充满了好奇心也许就从那时起……
西游记等中国神话故事中,在天宫里住着虚无缥缈、法力无边的各路神仙。现在的天宫,住着我们的航天员叔叔阿姨们,他们向我们青少年展示各类失重环境下的各类实验。“天宫课堂”向我们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知识,激发了我们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他们将在太空中继续探索、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篇二十:天宫课堂观后感800字
伍馨蕾
近七十年来,中国航天发展迅速,由曾经遥不可及,无法想象,再到今日的“来去自如”。可见中国之伟大,中国之创新,这是属于我们独有的傲骨,独有的自豪。
在1999年11月20日,属于中国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飞入了太空,在漫漫银河中徜徉,探索无尽。再到今年的10月16日,“神舟飞船十三号”满怀希望,再次来到太空,进行科研工作。在此次飞船上有三位杰出的贡献者——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今日他们在无际宇宙中举行了万众瞩目的太空课堂。
天宫课堂,为我们普及了新奇的太空知识,三位教师在空中授课,这富有别样的深刻意义,为我们带来了收获颇多的一课。多所学校联合,在中国各地进行了视频直播连线,互动感极强,同学们都充满了期待。
其中最令我惊心动魄,感到极为震撼的一幕是三位宇航员接连来到舱外。这无疑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极强的心理素质。他们在未知的银河中,毫无胆怯,总是向前迈出一小步又踏出一大步,在浩瀚无垠中高呼:“我们感觉良好!”此刻的他们或是英雄或是超人,牺牲自我,无私奉献,为中国航天事业添上了靓丽的一笔“金色”故事。接着,连线课堂正式开始,航天员王亚平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当中,身着蓝色上衣,左胸口有这一面闪着红色光辉的国旗。她在太空舱中,轻盈的漂浮着,犹如悠扬的鸟儿,来回翻滚,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脱离了地心引力后人类的样子。她向前不断地漂浮着,带领着我们来到了生活起居地,卫生间与独立的卧室,与陆地中如出一辙,这令我们再次感叹科技的进步。辗转反侧,王亚平又带我们来至了厨房地带,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里承担了他们的饮食健康,十分重要。接着,我们看见了一系列的运动器材,因为在太空中人体的血液向上身流动,久之,人的健康会受到影响,所以需要积极的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此课堂,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之崛起,需要人民贡献,无边宇宙还需要不断探索,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定会再次有举世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