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舒杭
勇于反抗,突破自我读
《朝花夕拾》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创作。他的文章让我感触颇深。
本文记录了一件件身边的小事,如《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等作品代替鲁迅用嘴打他对黑暗封建社会的批判,对反动势力的沉重打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然而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人生的感触。我曾在迷茫中,对于这个世界都毫无希望,也许会有一些欢乐的碎影,却始终无法盖过昔日的沉痛。而鲁迅先生的文笔却把一个个故事以天真的视角讲出来,给整本书盖上了天真烂漫的色彩。
这让我想起了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们,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不畏困难,不畏中美方的实力差距,依旧奋勇拼搏。在冰雪中,依然昂首挺胸坚强,面对敌人的打击。我最为震撼的,是邱少云同志他们受命埋伏在敌人的据点前,当敌人的燃烧弹,投到了他的身边,燃起了火花。我想他此刻肯定在想着,为了中国的领土,为了中国的尊严,就算他知道他自己会牺牲,但是他却依然如同一座巨山一动不动,面对死亡,他勇敢面对,向美国表示出他的坚定信念。他反抗自己的命运。让他自己的命运变得有意义。为了中国献出了,自己伟大的一生。每次看到这段情节,我的心中总会猛地一震,为什么他有如此坚强的毅力?为什么他可以不断地突破自我?这就是他心中的信念。之所以他是伟大的,是因为他可以克服困难,就像鲁迅先生一次次面对困难,让他丝毫没有停下,而是坚强地继续创作。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很多,他们都值得我尊敬,值得我学习。
就算生活是那么平淡、离奇,即使是亿万颗星中的一颗小星星,那我也要尽我所能地点到最亮。我幻想过未来,先前是一片光亮,但骤然又变黑,我像被一堵墙挡住了去路,我要撞去,撞出一条新的通道,就算空间只有那么大,就算无论如何也撞不开,现在也要反抗。这就是人生吗?
一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就又重新振作起来。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段迷茫的时期,我触摸到了未来,这么黑是因为有一块布,只有鼓起勇气掀开才能看到美好的未来,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但我可以摸索着去找到,我不知道我该到哪里去,但是无数次尝试总能让我找到方向。
只有不向命运屈服,才能冲出、撞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只有一次次尝试才能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只有一天天面对挑战、生活才能懂得这个世界的道理。我明白了人生它就是一次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我们就像在爬山,并不知道自己的巅峰有多高,但是去面对、去努力当自己站在峰顶时,放眼望去,才发现这一路有多漫长。
在一天天的生活中只有不断反抗,突破自我,才能达到一个新高度,为这个目标努力而去,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篇二: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暑假里,我从堆满各式书籍的书架上选了一本略带年代感的书籍读了遍。那就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本书是他晚年的作品,写的都是他少年时期的事。当他年迈时,再去回想童年的时光,那些日子犹如已经失色的花朵再次盛开,在夕阳的照映下,平添了独特的风韵。
《朝花夕拾》又叫《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幼年生活的十篇文章,完整生动的描述了旧社会时期的鲁迅先生从幼年时期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迅先生在文章里写到的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日本求医时候的经历。
当读到他童年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时,我仿佛看到了旧社会时的孩童,以及他们简单朴实但又不失童真的孩童生活。虽然当时有严厉的寿先生二十四小时无死角地跟踪、看管,但是私塾的孩子们还是能趁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与昆虫相伴,与花草为伍,采摘着野花野果,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天真。对于刚小学毕业的我,也难免被这样的孩子气的生活感染,让我也回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家属于农村,附近有一片田野,那里就是我儿时的圣地。
春天里,温暖的阳光照在田间,田野上满目的油菜花,我能闻到油菜花的香气弥漫在我的身体周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如果气味是个小孩儿的话,大概就是他身着油菜花的衣装拥抱着我。我总是会和我的小伙伴在花丛中穿梭奔跑。当我们探出头的时候,总能看见那满头满身的油菜花瓣。在那个时候总还会有一群群勤劳的蜜蜂陪伴着我们。
到了夏天,空气变得闷热,田里面种满了稻子。星空下,在家里就能听见田里的青蛙叫,像是一曲无限重复的催眠曲陪伴着我进入梦乡,甜甜的,让人安心。
到了秋冬季节,大人们忙着在田间收割,而我和小伙伴最开心www.71best.cn的就是到田间爬谷堆。大人们刚堆好的稻草,每每就会成为我们捉迷藏的藏身地。我的童年,完全深陷在大自然的温柔拥抱中。我也总能在饭后,找一群伙伴一起玩耍。可是现在我和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不断的努力着,努力的去读书,去学习。因此,也不能再继续沉醉于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心中似乎少了几分亲切,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读到《藤野先生》的时候,我是真的被打动了。鲁迅先生在书中写到,藤野先生他平日里对生活粗心大意,漫不在乎,“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是他对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改过来,血管移了一点儿位置也会指出来”。生活的大咧与教学的严谨,一组鲜明的对比,足以看出藤野先生高尚的个人情操,以及鲁迅先生对他的崇拜。不仅如此,藤野先生能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曾去歧视当时的中国学生。在旧中国落后的环境下,鲁迅先生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与记叙,展示了那个时代对人性解放的渴望;还有鲁迅先生本人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我也切身地体会到了,当时的旧社会是多么的封建,当时的祖国又是多么的落后。今天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珍惜和平时期的美好。好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善良好人。
时光慢慢远去,这个暑假我第一次接触了《朝花夕拾》。感谢它,让我的童年再现。那些险些被我遗忘的快乐日子,就这样伴随鲁迅先生的文字回到我的眼前。我一下明白了文字的神圣。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细细品尝《朝花夕拾》,因为这些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篇三: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童年总是有喜,有悲,但经过岁月的冲刷,那些事都好像镀上了金边,在记忆中闪闪发光……
——题记
谈起鲁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朝花夕拾》却带给我们一个别样的鲁迅,一个曲折老人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书卷里散发着天真浪漫,很多故事不经意间把我感染了,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折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特别是《五猖会》一文,初看题目我以为是鲁迅参加了一个活动,可读着读着,却很酸涩,因为那天的五猖会他没记得多少,倒是用了很大的篇幅在描述自己背书的经历。鲁迅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严苛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发前,父亲要求背完书才能去参加五猖会,背不出则不准去。而当鲁迅背完书被批准去看五猖会时,他早已没了兴趣。
读完文章,我的眼前浮现出相似的一幕幕。同学生日约了一起打篮球,非要完成所有的周末作业才能去打篮球;餐厅里,美味即将上桌,妈妈说先把单词背了我们再动筷;教室里,同学们欢呼雀跃聊着春游目的地的景观,语文老师说先把春游作文的提纲列一列……
我的童年记忆中可以“抄”出几篇和鲁迅相似的文章吧,感觉自己和鲁迅是“同病相怜”,妈妈和鲁迅的父亲是“臭味相投”。
“继续,拉熟练了!再下去玩!”妈妈坐在一旁帮忙拧紧了节拍器的发条。
“咔嚓”弓毛断了,我拔下断落在二胡卡槽里的那根弓毛,也许是《赛马》的最后一段拉得太猛了,我只想拉完二胡到小区楼下好好玩一下,我的小伙伴还在等着我呢。
“最后背谱拉三遍,拉得好下去玩;拉不好,继续拉!”妈妈看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我,又强调了一遍拉完拉好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我闭上眼睛背着曲谱,手上的弓子左右穿梭,我想象着和小朋友们在小区楼下追逐打闹的比赛情景……
“很不错,收拾一下,下去找小伙伴们好好玩吧!”
我快速收拾好二胡,抓起新买的陀螺,夺门而出!
……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啦?”妈妈看着我手上还没有开封的陀螺,诧异地问。
“哎……他们都回家了!”我深深叹了口气,把陀螺扔在地上。
爸爸看到僵在门口的我们,走过来边安慰边调节气氛:“明天我们早一点练习,争取早一点下去和小伙伴们玩!”
记不清拉了几遍,拉得是否熟练。记忆里只有不停地、反复地拉琴。拉了什么也毫无印象!只想尽快拉完琴和小朋友们尽情玩耍!当我想尽一切办法背完谱拉完琴,到楼下看到约定的场地空无一人时,我失望至极!那种心情跟鲁迅是一样的,甚至更糟糕,他背完书还去了五猖会,而我背谱拉完琴却和小朋友们失之交臂!
看完鲁迅的《朝花夕拾》,我印象最深最有共鸣的是《五猖会》,我和爸爸妈妈分享了这篇文章,并说了自己的感受。
“五猖会”是诱饵,背完“鉴略”是条件!你们是和鲁迅的父亲约好了来折腾我们这帮孩子的吧!?我拿着书指着前言里解读不解地问爸爸和妈妈。
“没想到我们和封建社会的鲁迅爸爸是一个做法,真的有点out!”爸爸似乎在反思了。
“天下父母心,对待读书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不过是要换个愉快的方式啦,你也长大了,我们不能总是这么威逼利诱。”妈妈似乎开窍了。
“换种愉快的方式,比如先去好好玩,畅快玩好回来踏实写作业、拉琴!”爸爸笑着说道。
“一言为定!”
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曾拥有过,“儿时不知童年贵,白首再会忆童年。”童年的点点滴滴再回首看来,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可忆!童趣,让你回归自我……
一一后记
篇四: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我喜欢三毛,喜欢《撒哈拉的故事》的浪漫漂泊;我喜欢史铁生,喜欢《我与地坛》的无限愁情;我喜欢曹文轩,喜欢《草房子》的缤纷童年。
但是,我更喜欢鲁迅,喜欢《朝花夕拾》的昨天、今天、明天。纸页沙沙,书香缕缕。这本书捧在我手中,要说最喜欢的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则。
读着读着,顺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仿佛和年幼时的鲁迅一起置身于满是花鸟鱼虫的百草园中,躺在高大的皂荚树的树荫下,听鸣蝉长吟,看黄蜂“嗡——”的一下,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钻入花丛中,聆听叫天子、油蛉和蟋蟀喧闹又充满趣儿的音乐。
沉醉其中,支起架儿,捕起了鸟儿,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呵!好一个淘气的孩子!罩住的不仅是鸟儿,还有童年时的欢愉。
日暮时分,听着长妈妈讲着《美女蛇》的故事。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这故事听得我在夏夜乘凉时,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生怕有一天美女说在那里看着我叫我的名字,真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后来,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等进入三味书屋,美好的百草园绚烂的童年,就像一首娓娓动听的乐曲,突然戛然而止。愉悦的节奏突然变成紧凑、枯燥、无聊的旋律。在三味书屋里,有先生严肃而冷漠的面孔,有同窗们杂乱无序的“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还有什么呢?
读不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自己。现在我有什么呢,看不懂的文言文,记不清的地理,拗口的英语,一大堆奇奇怪怪的公式,还是值得我留恋的齐楚秦燕赵魏韩?不是。我想和鲁迅一样,可以有一片天,有一片像百草园的地,可以在里面无拘无束的玩耍,放声大笑,不愿拘束在书桌的方寸之间。
也是这片文章让我想起了童年让我忍俊不禁的琐事:卖下甜蜜的糖果,希望它能发芽,长出更多更多的糖,在收获的秋天我就有一大罐糖了,欣喜的我却发现,糖果在土里像睡着似的,毫无变化。还有披着小雨衣,踏着雨靴,在绵绵细雨中,踩起一个个水花,裤子衣服上,都印上了棕色的花纹;坐在父亲的肩头嬉戏;在田埂上奔跑;采一朵娇艳的小花,别在耳边;捉一只彩色的蝴蝶……
可是如今,我就像进入了三味书屋的鲁迅一样,书柜边,那一顶橙黄色的太阳帽早已落满浮尘;捕蝴蝶的小网也早已落满了蜘蛛先生的杰作……
童年,如奔腾不复回的大海,如果你想再一次品味童年,不妨请你翻开《朝花夕拾》,翻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一次品味慢慢逝去的童年。
篇五: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2020年对于我们全中国的人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在全中国爆发让我们陷入了困境,但是在我们全中国人的齐心协力下战胜了这次困难,让我们度过了更美好的春节。
在这个春节里,我读了不少的经典名著,接下来我就来介绍这本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开头的几段写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到晚上才来捡,这说明了这篇散文集是鲁迅先生在晚年时来描写自己童年生活的一本散文集。每个人都童年都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生活早就离我们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开头的几段写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这本书不仅仅写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也写出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腐败,迷信的痛恨。
在这个春节里我收获了很多!
篇六: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苏醒吧,沉睡的雄狮
《朝花夕拾》是记述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经历的一部散文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其中饱含了对青少年时期的怀念和对师友诚挚的思念。也从侧面讽刺了人民麻木的特征和那些满口正义的伪君子。
《呐喊》则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深刻揭示了社会矛盾,抨击了中国腐朽的旧制度、旧观念,表现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渴望变革的思想感情,他用笔和纸写出满腔的热情,呼吁人们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他的文笔生动、细腻,但也锐利、辛辣。在一段段平实的文字中,不禁觉得另有深意,隐忍沉思。他的笔就像一把尖利的长矛,一会指向那群奉行封建礼教、迂腐虚伪的“名人名教授”,一会儿指向巫医不分、打着“治病”幌子谋财害命的庸医。
《小引中的水横枝》更体现了文集清新、闲散的风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等待人的医学教授——藤野先生。他治学严谨,勤俭朴素,没有丝毫的民族歧视,对待所有的学生都能一视同仁,这样高贵而伟大的人格怎能不让人萧然起敬?于是,我不禁回忆起了教我的老师们。他们不仅教会我知识,更教授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还描写了愚昧迷信,但却把最真诚的爱奉献给鲁迅的长妈妈这样一个人物。她身上有着一种封建黑暗统治下愚昧麻木的国民特征,也有着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一面。
鲁迅先生曾说,他的呐喊,目的在于“慰籍”那些奔驰的猛士,使他们勇往直前。《呐喊》是鲁迅先生对“吃人”黑暗社会的控诉和对人民的呼吁。
《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的文明史其实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上道德外衣的封建礼教其本质上就是“吃人”。最后,狂人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其实正是鲁迅呼吁人民觉醒起来的一种情怀。书中暗讽了那些“成功人士”披着“正义”、“努力”的“狗皮”,他们踩低别人,却被人们追捧着,多么可笑、可恨啊!
《药》以革命者壮烈牺牲为背景,描写了他们牺牲后不被理解,反而被刽子手做成人血馒头行骗、赚取黑心钱,“医治”痨病的一个个悲剧。从中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麻木、迷信,也间接导致了革命失败。其中有一个片段:老栓正呆呆地凝视着小栓坟头,一遍一遍地问苍天,为什么人血馒头没有救小栓,反而让小栓与自己阴阳相隔……。旧中国正是因为狂妄自大而封闭自我,导致国家不断没落,人民不断被践踏和欺凌,“辛丑条约”、“甲午海战”、“鸦片战争”……一个个血的教训,麻木的人民什么时候醒过来啊!
鲁迅先生正是听见了这一声声的呐喊,似哭泣、似抱怨,所以才决定用笔来唤醒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唤醒那一个个半睡半醒的灵魂,所以才有了一篇篇狠辣的经典之作。即使如今,我们也可以透过鲁迅先生的文笔,感受到鲁迅先生那一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爱国之情!
很庆幸,这头雄狮已经苏醒,并且迈出坚定的步伐昂首向前,傲立于东方!我庆幸,我生在这样一个国家!
篇七: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斑斓彩忆
“嗒——”墨水滴落于纸面,并未掀起波澜,亦没有凝成画卷,却无声诉说着沉寂于记忆外的种种故事。
墨,晕染开去,几乎隐去了墨色下的几个大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九个字下,藏匿的,是脑海深处那抹色彩缤纷的少时记忆。
鲁迅先生的童年,躲藏于拥有四季色彩的百草园里;寄托于长妈妈口中奇幻神秘的“赤练蛇”故事中;欢悦于三味书屋后面小园的一方天地下;定格于充斥朗朗书声的三味书屋上。
而长大时的记忆,便全都散落于《朝花夕拾》一书中的其他故事中。但脑袋里难以抹去的,便是这充满别样童年色彩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追遡于自己幼时的记忆,搜索良久,却发现,既没有什么可以代表的景,也没有什么表示着故事的物。凝望着碧蓝天空中飘荡的白云,恍神许久,记忆便定格于每年吃年夜饭的场景中。
记忆的定格,凝成了张张相片。从最先的一个小婴儿被抱在怀里,再到几个大人中间坐着一个举着勺子傻笑的小孩,再到哪个大人手上又抱着一个婴儿……
没注意到的是,每张照片里,每个小孩的碗里,都被肉和菜堆得满满当当。
随着年龄的增长,照片中增加了一道道小身影,添了一阵阵欢声笑语。但看了不欢喜的是,最开始的那个小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笑容也似乎在逐渐变少。
那道身影,便是我。
那个大年夜,家中又多了一个妹妹,其乐融融。大人们忙着给几个最小的夹菜夹肉,托着佳肴的转盘就这么转了一圈,又一圈。小孩子很多,本来在以前享受着“尊贵待遇”的我,便这么被遗忘在了角落,每盘菜的最后归属,都是一句“弟弟妹妹们都小,让给他们。”到底是少时,心里幼稚的很,便总感觉,本来归属于自己的什么东西,悄然消逝。
当烟火的色彩浮现,便就要放些类似于小鞭炮的新奇玩意儿,平时是第一个“打头阵”的我,终究却还是换来一句“弟弟妹妹小着呢,让他们先玩儿。”便只能眼巴巴的望着烟火迸射出一道道的亮光。光华渐浓,似是唤醒了心中的小情绪,便头也不回,迈着大步回了家,只留下“哼——”的一声嘟囔,但终是飘散在拥着光晕的烟尘中了,只换来家长失望的眼神,与一声轻叹。伴着泛滥墨色的夜,斑斓的烟火,竟是在天空的一片黛色下消逝。
又是一个大年夜。
厚厚的相册,不经意的被翻到了最后一页。似曾相识的场景,却成了黑白的底照。那是妈妈与她的兄弟姐妹,不同的是,妈妈是最小的一个。
忽的,脑中一个问题闪过,“妈妈既然是谁都让着的一个,为什么现在也默默地把什么好玩儿的,好吃的都让给我们呢?”正想着,目光却一凝,被吸引在相册上的一句话上:“成长,为一个过渡罢。”“是什么意思呢?”暗自琢磨着,却不经意的瞥见妈妈那双拈着菜往我碗里塞的筷子,一瞬间,仿佛什么都明白了。
是什么让家长无怨无悔的让着小孩呢?无非就是一个过渡罢了。一个答容,一声长吁。
“这样转变的过程,应该也很漫长,很困难吧。”我心中缓缓的冒出一个念头。“就像起初那个谁都让着的人,转变,应该是最难的吧。”默默的,想到了我自己。一抬眼,却望到了家长的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他们出生所在的年代,本就是不受宠的。”
想法,贯穿了脑海。一时间,酸涩,后悔……种种情绪,涌入了我的心门,只绞着手指,再不敢抬眼望那几抹灿烂。
相片里,多了一个拿着筷子为大人们夹菜的身影。
谁都笑的很灿烂,心中竟是明了,这张张相片,便是承载我少时种种故事的物。
斑斓色彩,终是落于心门深深处。
篇八: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这里有碧绿的蔬菜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在树叶里长鸣,肥胖的黄蜂浮在菜花上,清洁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疑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了,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的环境。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将他送进来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
当鲁迅先生进了三味书屋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院里去玩,带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富有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着茫茫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坐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童年的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踩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最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采了各式各样的花,一起去田野里玩友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为扔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我和小伙伴都在被自己的前程努力着,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相似之处吧。使我在度过这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受童年以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所的记忆,到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我们需要荒野的滋养,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限度被超越晨风永远吹拂,创造性的读片永不中断,但能够听见这种乐音的耳朵却不多,我们惯于忘记,太阳照着我们耕种的田野,也照着草原和森林,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利于阳光的光和热,也应配以响应的信任与宽广的胸怀,我突然感到大自然里面,在雨的滴答声中,在我屋中听到和见到的某一件事物中都存在着一种美好而又仁爱的感情。
《朝花夕拾》,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心中还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另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清晨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凤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