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大秦赋观后感
原创viva
最近历史纪实电视剧《大秦赋》在腾讯视频如火如荼地播出,此剧引起了一片哗然,褒贬不一。该剧目下在持续地播出,也持续地引起热议。热议话题主要包括秦始皇的选角问题和歪曲历史事实等。
特别是秦始皇角色问题,网友质疑张鲁一的演技和在不恰当的年龄段饰演秦王,纷纷提议富大龙或张博来演。为此,演员富大龙本人也在微博上力挺张鲁一和表达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觉得,一部大制作的选角在资源有限的情况是非常难于抉择的。而且据说导演也找过《大秦帝国系列》的秦王饰演者张博老师和富大龙老师,由于档期的原因和给其他演员机会等缘故才没有出演。而且,个人觉的张鲁一老师演得还是挺不错的,演出那种睿智和杀伐果断的英武气质。作为观众还是要客观地去评价为好!
第二个热议话题便是对历史事实不符的问题,说是此剧是为了洗白秦始皇而拍的。首先,比起其他的小鲜肉脑残剧,此剧的导演还是挺负责任的了,大部分都是根据历史事实去拍,本人也非常敬佩制片方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那种责任感,让不了解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有所了解,毕竟大部分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还是不太清楚的,甚至没有外国人了解的多,例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优秀著作被外国人熟读和运用。故,有网友说此剧完全不符合历史,完全是不懂历史或拍脑门说的气话。说秦始皇是暴君,只是六国的士人(公知)不满被灭国的评价,还有儒家、墨家等对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理念不满的怨言。如果秦始皇真是人神公愤的暴君,就不可能统一华夏。真正的暴行是秦二世胡亥和赵高等逆臣造成的。
个人而言,对于秦始皇的功绩,肯定是功大于过的。比如修建长城以抵御匈奴、修大渠、都江堰等,虽然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但都是一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而且秦始皇最大的贡献是结束了四分五裂、战乱四起的战国分封时代,使得百姓免于战火刀兵;且统一了中国文化,使得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没有秦始皇的统一华夏,现在的中国估计会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文字不同、语言不通。所以,是功是过,自有人评说。
对于此剧,可谓是良心大制作啊,首先道化服都非常的谨慎用心,就好像是兵马俑兵团复活一样。其次演员阵容也都是老戏骨,演技可圈可点,一个字彩!
篇二:大秦赋观后感
历时一个月,我终于看完了长篇电视连续剧《大秦赋》,总共78集。主角张鲁一完美再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伟略,我也震撼与拍摄组的精心策划和演员们的精心演绎。
《大秦赋》讲述了战国晚期的累世奋发的秦国,在嬴政,吕不韦,李斯,王翦等明君强臣的共同努力下,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故事。电视剧以历史为依据添加了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这就是历史与电视剧的不同。但剧情紧凑,故事曲折吸引人,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剧。
观看《大秦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战争的场面。人与人厮杀的场景,看的我胆战心惊。在当时的社会,战争就意味着有无数的战士牺牲;就意www.71best.cn味着血流成河;就意味着战争过的地方将是一片残垣断壁。看完之后,更让我体会到和平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今科技进步的社会,战争的杀伤力更大,毁灭性更大。同时,也让我体会到国富民强的重要性。秦王嬴政让郑国修建郑国渠,饮灌关中沃土,使之成为良田。吸引了六国的流民,为他们提高牛耕,粮种,农具的技术,为他们安家。最终才让秦国仓廪充盈,粮草充足,国家富足。正是有了这些条件,才让秦国有了灭六国的底气。从这也能感受到一个国家要想富足,首先是民富,然后才能国强,国强才能军强,军强才能更好地卫国,这就是国家利于不败之地的治国良方。
观看《大秦赋》,我感受颇多。
篇三:大秦赋观后感
战国云烟,金戈铁马,翻开厚重的历史画册,一位眼神凝重,带着神秘微笑的老者走到面前。
吕不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赵为商贾,富可敌国,又倾尽家资,助公子异人归秦,位居丞相;嬴政即位,拜为相邦,成为仲父。经营秦国数十载,国富民强,晚年,四国拜相,他拒不为相,自杀而亡。吕不韦的一生,唯用“震撼”一词方能形容。
吕不韦,一个行于七国的“贱商”,凭借超于常人的智慧,从商市走向庙堂。赢异人在赵为质子,当秦赵开战,邯郸被围,这位秦国公子的命运岌岌可危。而享有巨大财富的吕不韦,恰恰相中了这个“潜力股”,倾尽家资进行一次改变他命运的“风投”。此时的吕不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凭借这一次冒险,从地位低微的商人华丽转身为大秦丞相。这不仅需要机智的头脑,更需要抓住机会奋力一搏的勇气和远大的志向。
机遇不常有,当机遇到来时,需要清醒的头脑和敢于孤注一掷的毅力。
吕不韦,亦是天下的丞相。子楚即位一年即崩,年幼的嬴政登上王位,开始了大一统的征程,然,政初为王,秦国两年连丧两王,合纵之声起。此时的吕不韦,手握监国大权,不忘先王知遇之恩。平外乱,处内忧,历经十余载呕心沥血,他如愿将一个强大的帝国交给加冠之年的嬴政。有人说他是权臣误国,亦有人说他忘了东出之志,贪图权柄。然,当他交付政权,离开咸阳之时,百官相送,百姓含泪相送近十里。十余载艰苦付出,吕不韦觉得是值得的。曾经的吕不韦,或许是为了自己来到秦国,但当他位极人臣,他所做的一切便是为了万千黎庶。
人之有大志,还需不懈的努力,风雨无阻的坚持,看淡旁人的指责,走向自己的归途。
吕不韦,忠贞义胆,不负秦人。离开咸阳后,他身居洛阳。诸侯纷纷来访,欲拜他做丞相。四国相印置于案前,一面是权力的诱惑,一面是秦王的责问,他起身长笑,四国相位岂能动摇这颗忠贞的心?天下统一才是他毕生夙愿。为了百姓免于纷扰,为了还天下太平,他举起酒杯,饮鸩自尽。
为臣、为人,吕不韦用自己的生命,为他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一本《吕氏春秋》,一条普惠万世的郑国渠,一统天下的功绩,都不会让后世忘记这位战国传奇人物。
篇四:大秦赋观后感
清水
最近追了一部剧《大秦赋》,看得我热血沸腾,似乎也被那个时候的战争洗礼了。对此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我看了之后,总体上说很喜欢!至于秦始皇是昏君?暴君?还是贤君?我都不予评价。同样的历史,不同时期,不同需求,不同人的观点看法都是不同的。电视剧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商品。保留一部分历史真实再大卖,就是成功的!
我个人偏爱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一段历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鸟齐飞…这是一个拥有自由思想和言论的时期。人性有机会被释放…这部剧充满了血性男儿的阳刚之气,豪气,胆气,正气和小家子气。
整部剧以嬴政的成长为核心,人是被周围人影响出来的,欲望需要被关注和认识。满足个人欲望的同时实现多数人的目标。人是自私的。满足了自私,就会自然而然的无私。
秦国一统天下的目标,经过了一百多年,七代君王的共同努力而实现!能够有这么多人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在现代社会也是很难的。
目标实现了,才会看到实现目标时暴露出来的问题,这正好是为了达成下一个目标而奠定的基础。
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如果害怕犯错,就不能成长。错误就是成功!试错多了,就成了。实践出真知!
篇五:大秦赋观后感
周英春
看了大秦帝国系列中的前几部,便一直在期待大秦帝国之天下的播出。可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由于名字更改为《大秦赋》,我差点错过了。(下面我谈的都是观剧的感受,提到的人事物都只是剧中塑造的部分,与客观的史实无关)
可以说,大秦帝国系列作品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特点,无论是哪代君王,都会遇到一位良臣,虽然良臣的结局不一定好,但在位期间都得到了重用。在《大秦赋》中,与以往不同,我看到了多位良臣辅佐一位君王。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逆转的,在秦国初始,人才是会考验君王的,商殃便考验了秦孝公;但在这部剧中,秦赢政是在考验李斯,看看李斯是否是可用之才。这样的逆转不单是赢政一人的个性使然,也与整个秦国的实力相关,当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时,便拥有了挑选良臣的资本。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再是哪一个臣子来决定局势了,而是所有臣子围绕在君王周围,帮助其实现统一的梦想,这样的人,不但座拥实力之国,本身也拥有坚毅、进取、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他自身就象一道光,将周围的人吸引到他的身边,被他的梦想照亮,一起奋斗。或许,剧中想表达的不是赢政一个人有多厉害,而是秦国历代君王一统天下的志向有多坚定。
因此,《大秦赋》中的臣不及君的光茫,弱了下去。但唯有一人,仍可与君争锋,那便是吕不韦。他先后辅佐两位君王,秦庄襄公格外信任他,不惜以自身性命救他(这是一个反转性的情节,一般都是臣救君),从政后也是事事听从他的意见,去逝时,又将秦国和赢政托付于他。赢政继位时年龄还小,吕布韦作为仲父理政,权倾朝野。最让我感觉意外的是,本剧对吕布韦给予了很多人性的理解,在赢政亲政时,甚至安排了一段他们的对话,吕布韦竟引用了《道德经》中的经文“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然后退出了朝堂。本剧对吕布韦的死,也给了一个非常高尚的处理,可谓是为了秦国而牺牲了自己。整体上,剧中的吕布韦非常多元化,从商界到政界,从著书到身退到死亡,其视野、远见、智慧和胸怀,都到了极致,堪称世间少有之“大才”,他的光芒,超越了其他一切臣子,他能从一个商人成为一位权臣,完全是自己改写的人生命运,与君王的天命所归相比,与大众更近。而且,他贪财、敛权,有人性的弱点,更具有人性。一个如此真实的人,如何不打动人心呢?
剧中人物众多,每一位都个性鲜明,无法一一道来。与人物相比,这部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秦赢政没有依靠权势去压人、去执行他的政策,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现实的体验来让众人臣服。在宗室与外臣在朝堂上争斗时,赢政愿用外臣却无法说服宗室,这时,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将外臣从秦国赶出,不再使用,将空出的位置和事务一并交予宗室,但这是一招“以退为进”的办法,宗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确实输于外臣,主动将外臣重新迎回国,这样的方法,就从根源上化解了宗室的怨气,使宗室和外臣两股力量合二为一,相互支持,从争斗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这样的管理智慧,和荣格心理学中的第三条路是一致的,没有消灭对立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双方不但同时存在,还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实现了合作。看到这里时,我的内心是极其喜悦的,心理学本就在社会生活之中啊。
《大秦赋》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后面的统一。所以,灭六国的过程更让人期待。当时,到底是先灭韩还是先灭赵,朝臣意见不一。秦赢政用一招“姜太公钓鱼”,真是高啊!我不选择了,我不动了,让你们动起来。你们谁先动我,我便灭谁。此后,基本是这个逻辑了,直到最后一个国家齐国,如果直接臣服便可以不打,不臣服便会开启灭国大战。能到达何种国力,才敢如此玩?那便是,我不惧怕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只要不联合起来,就能一个个消灭。这也让我再次反思“姜太公钓鱼”,得胸有成竹,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秦国经历了七代君王励精图治,才有了统一六国的底气。
大秦帝国系列剧,描述的是一个国家的兴起,确实会激发我内在的爱国情怀。但在看剧的过程中,我也会时时反思我自己,做为一个人,何尝不需要志向坚定、人性圆融、体验智慧和以静制动的深层积累呢?
仅以一已之观感分享众人,愿阅之者共受其惠。
篇六:大秦赋观后感
传说中,孟姜女的丈夫被秦兵带去修长城,残酷的工事将丈夫累死了,孟姜女痛哭一场,秦始皇——赢政见孟姜女如此美丽,想娶她为妻,孟姜女智斗嬴政,与丈夫一起步入黄泉。然而,《大秦赋》让我对秦始皇有了更新更全面的了解。
赢政的父亲叫赢子楚,是秦始皇前的秦王,为了秦国,他被迫去赵国当质子,在赵国都城—邯郸待了整整八年,八年内,他娶了赵国之女,生下了赢政。秦赵交战之时,赵王欲杀子楚,商人吕不韦便带着他逃回了秦国都城——咸阳。子楚通过吕不韦助力,当上了太子,但他即位仅三年,便死于阅兵仪式上。
子楚死后,赢政也被封为太子,年仅十几岁的他当上了秦王,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大家应该都知道李斯吧?他那年从荀子门下步入秦国,一开始,他并没有多大的职位,但在相邦吕不韦的推荐下当了赢政的老师。秦始皇算是秦国皇帝中最有志气的一位了,他总是忘不了儿时的困难,他总是忘不了先王赐给他的秦王剑,他总是忘不了父皇对他的种种鼓励。终于,“天道酬勤”,秦国在赢政的统领下成功统一六国,修建长城,开疆拓土,嬴政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一统六国的皇帝,史称“秦始皇”。
没有秦始皇,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大中国。秦始皇小时候生活在赵国的“牢笼”中,但他用志气点燃了生命的烛火,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关卡,为中国的今后发展,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